羊猪狗鸡等三百余只,又帮助修建宫殿。”

    “邢国还未恢复,狄人又来第二次洗劫。”

    “齐桓公二十七年,狄人攻邢国,形势十分严重。”

    “在邢国的求救下,齐桓公和管仲立即联合宋、曹救邢。”

    “当齐、宋、曹军队到达时,邢国百姓如见亲人,纷纷投奔,狄人被打退。”

    “虽说胜利了,但邢国又被狄人洗劫一空。”

    “于是齐桓公和管仲同宋、曹两国,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靠近齐国的夷仪。”

    “邢、卫两国都遭狄人洗劫,在齐桓公、管仲的主持下,得以复国。”

    “当时人们都赞赏邢国人迁进新都城,好像回到了老家。”

    “恢复后的卫国,人们心情高兴,也忘记了亡国的悲痛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:管仲主张君王用心爱民的执政理念,朕深以为然。

    管仲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霸主,联合中原各诸侯国尊王攘夷。

    北伐山戎,西征夷狄,南拒楚国,使得中原百姓能够安居乐业,生活富足。

    要是没有管仲,只怕他们大唐现在会是蛮人的形象,穿着蛮人的服饰,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。

    管仲的治国思想,对后世影响深远,他也从中借鉴许多。

    管仲主张国家法治,全国百姓上下贵贱都要守法,赏罚功过都要依法办事。

    他也深以为然,他认为大唐治理得好与坏,根本在于依法治国。

    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,认为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,人民守法与不守法,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。

    管仲思想中还有不少值得他借鉴的可贵之处,就比如管仲主张尊重民意。

    管仲曾经说过,政之兴,在顺民心,政之所废,在逆民心。

    这与他所提出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是一样的,身为君王要爱护百姓。

    “齐桓公二十九年,楚国又出兵攻打郑国,齐桓公与管仲约诸侯共同救郑抗楚。”

    “由于楚国不断攻郑,齐桓公和管仲约鲁、宋、陈、卫、郑、许、曹等八国组成联军南下。”

    “首先一举消灭蔡国,直指楚国。”

    “楚国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,派使臣屈完出来谈判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住在北海,我们住在南海,相隔千里,任何事情都不相干涉。”

    “这次你们到我们这里来,不知是为了什么?”

    “管仲在齐桓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