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程度上降低百姓赋税,可以缓解百姓的敌视情绪,对于改善不利状况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。

    洪承畴还有一个重要措施,那就是武力解决。

    江南形势并不是简单的用温和政策就可以一次性的解决,必要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强硬措施。

    面对前明政权的顽固抵抗势力,洪承畴绝不手软。

    比如有一位顽固抵抗的大明将领,洪承畴选派已投降清朝的官员,利用旧关系偷偷潜入军营中最终擒杀。

    “次年,洪承畴升任为太子太傅,再次入内三院佐理机要,还担任过《太宗文皇帝实录》一书编纂的总裁官和会试主考官。”

    “洪承畴曾提出由内三院大学士和九卿举荐总督、巡抚、提督、镇将等各级地方官的保举连坐法,对举荐得当者有赏,举荐失误者要连坐。”

    “此后,又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,将御史甄别为六等,依其政绩优劣分别予以升迁、留任、贬罚,以整顿吏治。”

    “顺治八年,河南道御史张煊上疏参劾吏部尚书十罪两不法,其中一些条文涉及洪承畴。”

    “张煊称洪承畴曾同吏部尚书在火神庙密议逃叛,送母回闽却不请旨。”

    “洪承畴自辩称火神庙集议只为甄别诸御史定等差,而私送母回闽一事则甘愿服罪。”

    “对于洪承畴的各项罪状,顺治帝从轻发落。”

    “称洪承畴火神庙集议,不必过多揣测。”

    “送母归原籍未奏闻,为亲人服罪,情有可原。”

    “顺治十年,洪承畴调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。”

    “这时,南明桂王朱由榔占据着云贵两省,不断派兵进攻湖南、广西、四川等地。”

    “洪承畴随即又被任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,经略湖广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省。”

    “顺治十二年,孙可望派大军攻岳州、武昌、常德等地。”

    “洪承畴指挥清军在常德设下埋伏,结果大获胜利,迫使孙可望撤回贵州。”

    “两年后,清廷决定不再设五省经略。”

    “洪承畴正打点行装,准备回京,孙可望突然率众出降。”

    “顺治十六年,清军攻占昆明后。”

    “清廷又把消灭永历及其政权的任务交给了洪承畴,洪承畴认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安定云南内部。”

    “他上疏说云南地方偏远,土司种类最多,不易治理。”

    “最好参照元明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