否则还会称病拒绝赵王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的性格虽然会招致赵王的不满,但是毕竟赵王还是比较开明的,然而之后的两任国君却是实打实的昏君。”

    “这就给了秦国离间李牧和赵国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“当赵王命令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的时候,李牧考虑到赵国的安危。”

    “为了这一大局,宁肯放弃自保的机会,也还是拒绝接受这一命令。”

    “赵国的历代君王中,赵武灵王是一个比较出色的国君。”

    “他在位期间,励精图治,推进胡服骑射等一系列的改革最终让弱小的赵国起死回生。”

    “之后的赵惠文王虽然没什么太大的作为,但是也算是成功守业了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到了赵孝成王的时候,国风日下,而李牧恰恰就是生活在赵孝成王时期。”

    “这一时期,昏聩的赵孝成王重用的是朝廷中的奸臣,忠良之人在朝堂中反而被逐渐边缘化。”

    “这段时间,赵国国内的秩序十分混乱,因为其他的诸侯国也都在谋划着扩大自己的领土。”

    “在和其他诸侯国的外交过程中,赵国很容易相信这些诸侯国。”

    “赵国因为有过不少兵变的前例,赵武灵王虽然也进行了相关改革,但是还是没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最近的一次兵变,三朝元老廉颇在盛怒之下都攻击了同朝的乐乘。”

    “之后,赵国的国君对非赵姓的大将都很难真正的信任,这是赵国很同意被敌国离间的重要原因。”

    “秦国在战国时期一心想要统一称霸,而王翦知道,一日不除赵国的李牧,秦国就难以打败赵国,于是便上奏秦王对赵国使用反间计。”

    “秦王先派了两个秦人混入赵国都城邯郸,让这两个人去收买曾经诬陷过廉颇的郭开,让郭开散步李牧和司马尚勾结秦军反叛的谣言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郭开又恰好是赵孝成王的亲信,如此一来,赵王二话不说便听信了谣言,毫不犹豫地剥夺了李牧和司马尚的兵权。”

    陆游:战国时期的赵国,正值风云变幻之际。

    赵武灵王为了增强国力,决定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改革。

    他不再沉迷于那些华丽的朝服,而是毅然决然地推行了胡服骑射的政策。

    这一改革如同一场时尚革命,赵国的士兵们纷纷换上了便于作战的胡服,骑上马匹,学习骑射技术。

    这场改革为后来赵国名将李牧的辉煌战绩奠定了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