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起还在申请预约的金风科技。

    另一个企业的速度更加快。

    那就是鹏城的大姜创新,因为他们公司在深汕合作区建了一个电池加工厂。

    由于海绵电池的一部分加工工艺非常简单,特别是后续组装部分,随便找一个小工厂就可以生产。

    海陆丰公司的电池生产部门,近期并没有时间去搞适合无人机的电池,当然,这也和国内无人机行业没有统一规格的电池有关系。

    因此大姜创新只能自己搞一个电池组装厂。

    近期都在深汕合作区驻点的大姜创新副总裁陆地,就一直在搞海绵电池的定制工作。

    他们的工厂从海陆丰公司购买海绵结构,自己回来深加工,每立方米海绵结构的采购价格为两万元,加上其他零部件之后,成本大概在三万出头。

    之所以这么贵,一方面是海绵电芯不便宜,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海绵电池的封装问题。

    鹅埠镇的大姜电池厂内。

    陆地听着几个技术负责人的描述。

    电池厂的技术总监李领峰,拿着一颗小电池:“为了适应无人机使用,我们近期调整了海绵电芯的规格,同时将外壳从之前的玻璃钢网格,改为碳纤维密封,增强了整体强度和散热。”

    “电池的重量有什么变化?”陆地主要关心电池重量的变化。

    李领峰慢条斯理地回道:“陆总放心,由于我们替换了外壳的玻璃钢,采用更加轻的碳纤维外壳,虽然因为采用多芯串联和并联组合,导致组合电池组中的正负极数量增加了,但整体重量还是下降了3.1%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电量呢?”

    “根据我们的电池规格,如果按照之前差不多的重量配备给无人机,普遍可以实现电量倍增,从而实现续航倍增。”

    陆地想起一件事,他向助理问道:“小文,昨天我们从海陆丰公司的实验室定制的那批零部件,到了吗?”

    “是到了,应该在后勤仓库那边。”

    “你安排人拉过来。”

    “好的,陆总。”

    看着小跑着离开的小文,李领峰转过头问道:“陆总,又定制了什么零件?”

    陆地摇摇头:“没有,是无人机的外壳、叶片和支架之类,我前段时间发现海陆丰公司密集注册了很多新材料专利,发现其中几种材料的潜力不错,便和海陆丰公司的科研事业部联系,定制了一批实验用的零部件。”

    两人谈话期间。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