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济的构成民族有土著民族的韩人与濊人。在汉城都邑期,上流层为扶余人。

    百济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,水利条件优越,农业较发达。养蚕、纺织等手工业也有发展,百济是海上的强国。对外贸易较发达,不仅同高句丽和三韩进行贸易,还跨海同大汉和倭国进行贸易。

    百济击败马韩部落的领目支国后赢得汉江流域,到这东汉末年,马韩已经只剩下三十多个部落,若是历史不被吕布改变,百济在百年后终灭掉了马韩所有部落,成为朝鲜半岛三国之一。

    百济国因脱胎于高句丽,所以跟高句丽的关系一向融洽,公孙度屡次攻打高句丽,所以百济仇视公孙度,对跟公孙度作战的大汉朝廷自有好感,所以孔融得到了隆重的接待,百济王亲自接见。

    百济国虽然在一百多年后跟罗、高句丽并为三大国之一,但现在它还没有完全将三韩里面的马韩吞并,国民只有四十多万,带甲之士不足六万,战斗力相当一般,只能欺负部族分散的马韩,让它起兵单独对付公孙度是强人所难,但让它在公孙度后方牵制一下,还是不成问题的。

    孔融便和百济王商议出兵袭扰公孙度后方减轻于禁、太史慈的压力,为此吕布这边送给了百济五千件兵器、盔甲,当然这些兵器、盔甲大多都是从公孙瓒、公孙度那里缴获来的,质量低劣,吕布都懒得拿那些兵器盔甲去装备地方郡县兵,便送给了百济,但这不是无偿的,毕竟你百济也感受到公孙度的威胁,对付公孙度不是我在求着你们,百济这几年粮食丰收,便献给了大汉十万石粮食。

    百济出动了两万人马,在公孙度后方做出各种小动作,公孙度正统领大军围攻于禁、太史慈的辽隧城,后方空虚,听到百济乘虚而入,连忙派了五千人马回去援助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吕岱的渤海水师和甘宁的黄河水师都在公孙度的沿海地盘袭扰,蹋顿的三郡乌桓也遵照田豫的计策,派出两万轻骑在辽东一带袭扰,使得公孙度不得不又分出二万人马防守各处城池,这样一来他围攻辽隧城的人马降为六万多人,而于禁、太史慈在辽隧城里有将近两万人,防守半年绰绰有余。

    孔融在拜访百济王并签订对付公孙度的盟约后,便又去了三韩部落拜访各个部落的头人。

    韩在带方郡的南边,东西两边频临海洋,南边跟倭国交接,方圆有四千里,韩有三种,一曰马韩,二曰辰韩,三曰弁韩,马韩在西,有五十四个部落,其北与乐浪,南与倭国相接,辰韩在马韩东边,有十二个部落国,其北与濊貊接。弁辰在辰韩之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