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执行朝廷的旨意。”
“6月26日,在盛宣怀的牵线搭桥下,上海道台邀请各国驻上海领事举行会晤,并议定了《东南保护约款》九条和《保护上海城乡内外章程》十条。”
“根据协议,东南九省督抚向列强表明中立态度,不参与战争,这一事件被称为东南互保。”
“南方搞东南互保之初,慈禧也没太在意。”
“因为这时候她也是乱的,到底是打还是和,她拿不定主意。”
“为了安抚各省督抚,慈禧很快又下发了一份内部通知,向地方督抚解释宣战诏的由来。”
“这意思很明显,宣战诏书是写给国人自己看的,意在平复包括义和团在内的国人的情绪,你们要体谅朝廷的苦衷。”
刘彻:东南互保协议的签订,已经说明了清政府控制不了地方。
到了这种时候,清政府的掌控力大降,地方已经脱离了清政府的控制。
虽说慈禧发布了两道意思截然相反的诏书,但地方督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,而不是有利于清政府的,就已经可以看出地方不听中央朝廷的调令了。
况且东南九省的督抚还绕开慈禧,单独和西方列强签订互不侵犯条约,这都足以说明清政府已经无法掌控地方了。
东南九省大搞互保,慈禧之所以不在意。
并不是慈禧拿不定是打是和的主意,而是慈禧不敢揪着不放。
毕竟面对八国联军的威胁,慈禧要是敢责罚东南九省的督抚,只会陷入更大的危机。
即便慈禧想要动手解决公然挑衅清政府的东南九省,至少也要渡过八国联军侵华的危机再说。
不过照他看来,八国联军来者不善,慈禧八成躲不过这次的危机。
“但到了7月,随着直隶提督聂士成战死,天津沦陷。”
“不堪因战败而丢面子的慈禧态度又变了,开始对主和派官僚大开杀戒。”
“与此同时,慈禧也开始要求南方督抚赶紧派兵勤王,语气和措辞非常严厉。”
“参与东南互保的九个省中,山东离京城最近,因此袁世凯收到的电报最多。”
“打心底里袁世凯不想去,因为他的实力与聂士成差不多。”
“既然武卫前军打不过八国联军,他的武卫右军肯定也打不过,去了只是送死。”
“于是袁世凯便扯各种理由不动身,一会说没准备好没法去,一会又说义和团作乱,自己实在抽不出兵力支援。
“6月26日,在盛宣怀的牵线搭桥下,上海道台邀请各国驻上海领事举行会晤,并议定了《东南保护约款》九条和《保护上海城乡内外章程》十条。”
“根据协议,东南九省督抚向列强表明中立态度,不参与战争,这一事件被称为东南互保。”
“南方搞东南互保之初,慈禧也没太在意。”
“因为这时候她也是乱的,到底是打还是和,她拿不定主意。”
“为了安抚各省督抚,慈禧很快又下发了一份内部通知,向地方督抚解释宣战诏的由来。”
“这意思很明显,宣战诏书是写给国人自己看的,意在平复包括义和团在内的国人的情绪,你们要体谅朝廷的苦衷。”
刘彻:东南互保协议的签订,已经说明了清政府控制不了地方。
到了这种时候,清政府的掌控力大降,地方已经脱离了清政府的控制。
虽说慈禧发布了两道意思截然相反的诏书,但地方督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,而不是有利于清政府的,就已经可以看出地方不听中央朝廷的调令了。
况且东南九省的督抚还绕开慈禧,单独和西方列强签订互不侵犯条约,这都足以说明清政府已经无法掌控地方了。
东南九省大搞互保,慈禧之所以不在意。
并不是慈禧拿不定是打是和的主意,而是慈禧不敢揪着不放。
毕竟面对八国联军的威胁,慈禧要是敢责罚东南九省的督抚,只会陷入更大的危机。
即便慈禧想要动手解决公然挑衅清政府的东南九省,至少也要渡过八国联军侵华的危机再说。
不过照他看来,八国联军来者不善,慈禧八成躲不过这次的危机。
“但到了7月,随着直隶提督聂士成战死,天津沦陷。”
“不堪因战败而丢面子的慈禧态度又变了,开始对主和派官僚大开杀戒。”
“与此同时,慈禧也开始要求南方督抚赶紧派兵勤王,语气和措辞非常严厉。”
“参与东南互保的九个省中,山东离京城最近,因此袁世凯收到的电报最多。”
“打心底里袁世凯不想去,因为他的实力与聂士成差不多。”
“既然武卫前军打不过八国联军,他的武卫右军肯定也打不过,去了只是送死。”
“于是袁世凯便扯各种理由不动身,一会说没准备好没法去,一会又说义和团作乱,自己实在抽不出兵力支援。